日期:2023-06-12 17:01:47 来源:央广网
(资料图)
6月6日,在和县互利农机合作社的晒场上,一派繁忙景象:鼓风机轰隆作响,为堆积成山的小麦通气降温,一旁的铲车“马不停蹄”地将小麦运送至烘干车间……
麦田丰收“保卫战”(央广网发 杨杉杉摄)
一周前,阴雨连绵,全县20多万亩麦田正经历一场抢收“鏖战”。成熟的小麦经不住雨水浸泡,容易烂在田间,水分过大也会影响小麦品质。为打赢这场丰收“保卫战”,农户夜以继日抢收小麦,数百台收割机连日作战,农机服务工作队一线协调、指导。
“今年麦收遇到降雨,我们紧急从外地抢调来30多台收割机帮农户抢收小麦。”和县农机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麻彪介绍,“时间紧、任务重,麦收只有宝贵的一周时间。”
为确保小麦应收尽收,该县提前谋划,农业农村局统一指挥调度,与气象局等部门协同配合,掌握天气情况,并制定应急预案,根据各地抢收的时间差,有序调配收割机。农机维修服务队随时待命,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修。
麦田丰收“保卫战”(央广网发 杨杉杉摄)
一周内,全县九成以上小麦全部归仓,20多万亩麦田完成收割,总产量超10万吨,较去年增加了20%左右。“小麦入了仓,这场仗还没结束,接下来是抓紧时间烘干。”麻彪说,小麦入仓后,水分有高有低,水分较高的小麦须及时烘干。合作社的种植大户范军军一边将小麦装入水分测试仪,一边介绍道:“受雨水影响,部分小麦水分较大,超过20%,经过通风、除杂、烘干,小麦水分可降到13%,光泽度提高了,杂质也少了。”
像互利农机合作社的粮食烘干企业,全县共有45个,置备220台谷物烘干机,烘干吨位约为5000吨。各粮食烘干中心火力全开,及时烘干水分较高的小麦,并提供代清理、代干燥、代储存、代加工、代销售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帮助农户减少损失。
“从5月30号到现在,机器一刻未停,工人一直连轴转,从早上5点多忙到凌晨12点,一天能烘干300多吨。”善厚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费纪文说,在公司厂房内,烘干设备按照设定程序“吞吐”着粮食,麦粒被烘干后经由传送带输送至高耸的粮仓。“目前已有2500吨小麦烘干后被运到和县、全椒等地的粮仓。”费纪文说。(郑颖)
标签:
上一篇:老年人种菜养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,血脂也并非越低越好
下一篇:最后一页
品牌展会
全国巡演